中国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
时间: 2014-05-22 05:13 来源: 未知条评论
家庭教育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摇篮,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,对孩子道德意识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都算有特色的,在英国的家庭中,绝对不会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,犯了错误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。家长们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,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,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不是有约束的,不可以为所欲为。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,甚至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定。
在一般的英国家庭当中,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,不许挑食挑穿,一律按规矩办事,故意犯错误或欺负幼小,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。无论什么时候、对谁,孩子必须懂礼貌,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。否则,将受到训斥和体罚。只有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。也许这就是英国家庭绅士教育的起源。言谈举止符合标准,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。
英国家长认为,对孩子的溺爱是最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。要使孩子能够在日后能独立地去生活和工作,适应社会的需求,就要从小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,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。家长应该为子女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,正如中国的"子不教,父之过"一样。如果孩子日后不能正常适应社会,为社会贡献,那么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子女的职责,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,他们应该感到愧疚。
孩子幼小的时候,父母应当悉心照料,但绝不能娇宠、溺爱。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将孩子抱在手里,而是让他们随便爬,随意玩。总之,父母是孩子的道德教师,而不是保护神。所以当孩子摔倒在地时,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,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,从小事去训练他们的独立能力,让他们明白,谁都不能单单依靠父母去生活,而需要靠自己。所以,在英国的家庭,孩子永远不是中心。这一点,符合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。
在英国不论是富人还是普通家庭,都不会对小孩娇宠,会有意识地"创造"一些艰苦的环境,让孩子在其中感受些艰难,以磨练意志,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独立的性格,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。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,有些公学举世闻名。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。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,又缺少取暖设备。学校要求学生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、课堂上,坚持冷水浴,不准盖过暖的被子,冬天也要开窗就寝。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,养成坚强的意志,提高其身体和精神素质。在公学里,人们以吃苦为荣,以意志坚定为高尚,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。在英国人的眼里,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,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,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,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。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,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,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。
家庭教育观念是很容易代代相传的,一旦形成传统,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,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,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。传统的人文思想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,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,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。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,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,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,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。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,因为现实的社会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。作为一个绅士,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、最没有修养的。如果不能学会忍耐,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。所以,在家庭中,如果孩子受到伤害,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。相反,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,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。这样,日子久了,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,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,不管是哪种痛苦,都不必求助别人,要自己去忍耐。时间一长,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。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,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