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登录 免费注册 欢迎访问东莞博宇职业培训学校
扫一扫
更优惠

培训/就业咨询

0769-22989800

滥用奖励会扼杀孩子的兴趣

时间: 2014-08-11 08:04 来源: 未知条评论

家庭教育不可滥用奖励

《哈佛家训》里有一则故事:三位无聊的年轻人,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踢小区的垃圾桶为乐,居民们不堪其扰,多次劝阻,无济于事,别人越制他们就踹得越来劲。后来,小区搬来一位老人,想了一个办法制止他们。老人对年较人说,我喜欢听垃圾桶被踢的声音,如果你们天天这样 我每大给你们一美元报酬。几位年轻人很高兴,更使劲去端。过了几天.老人说,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,不能给你们那么多钱了,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。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,再踹时也不那么卖力了。又过几天,老人说,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,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,请你们谅解。“10美分?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10美分去浪费我们的时间吗?”一个年轻人大声说,另外两人也说:“太少了,我们不干了!”他们扬长而去,不再踢垃圾桶。

老人实际上使用了著名的德西实验原理。心理学家爱德华.德西曾进 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,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。

在实验的第一阶段,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;进入第二阶段,奖励组的所有学生每完成一道难题后,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,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;第三阶段,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,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,以此作为判断学生 对解题兴趣的指标。

结果发现,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。这说明: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,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,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。

实验证明: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,给他提供奖励,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德西效应”。

“德西效应”给我们的启迪是:当孩子尚没有形成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时,我们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,以推动孩子的学习活动,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。但是,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孩子感到很有兴趣,此时再给孩子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,还有可能适得其反。一味奖励会使孩子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,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,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。因此,作为父母,我们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,要避免出现“德西效应”。


相关阅读:

Responsive image